過去從外部觀察萬達,我看到的是一個個令人震驚的數字,這一個個數字像是一個龐大的力量吸引著我。而入職萬達后,我才更真實地體會到,萬達真正強大的不是那些具象的數字,而是這個團隊的能量和信念,指引著所有人永遠在突破不可能。
姓名:師嬋
畢業學校:西南交通大學
就職公司及職位:成都城市公司策劃副經理
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從事商業地產服務代理工作,那時候對接的所有項目里,對萬達印象極為深刻——執行力強、能打,這都是我很向往的工作狀態。那會兒我就有股執念:有一天一定要去萬達。
初露鋒芒,全靠一股死磕勁兒
去萬達的夢想一直都在,但好像又很難實現。直到2015年2月5日,我抓住了機會。當天,成都地產圈有個大新聞,萬達拍得了青羊區三環附近的商業用地。之后我立刻在網上刷招聘信息,看到這個項目招人,隨即投了簡歷。
這是個公認的“網紅地塊”,幾乎是主城區最后一個適合做商業產品的項目,體量又大,超過30萬平方米。這么個“明星項目”一定有“各路神仙”競聘,所以我惴惴不安。好在投簡歷后的第二天上午,我就接到了下午的面試通知,三輪面試過后,當場被通知,“明天來上班”。
從入職到項目開盤只有3個月時間,我們迅速進入“停休”狀態,我又處于“一直向往的品牌把我收入麾下”的亢奮中,那段過程又瘋狂又痛苦。
記得第一次領導讓我籌備周末品牌館開放日活動,只是簡單提出“盡量增加些人氣,最好少花點錢”。按照一般做法,當天會搞些暖場表演,再準備些冷飲、水果吸引客戶。但我一心想著把領導簡單的指令做到極致。
我們的品牌館位于一個小商場旁邊,于是,我把商場里所有商戶挨個兒溝通了一遍。比如,請甜品、飲品、文具店幫我們提供一些茶歇、禮品,我們幫品牌展示和客戶導流。當時商場里有個珠寶品牌邀請模特走秀展示,我說:“你們在里面展示沒有影響力,不如周末去我們的品牌館走秀,外場流量大地方寬敞。”對方特別激動,當天還多準備了幾套服裝和珠寶展示。
那個時候,“商家聯動”的思路還沒被提出過,我就靠“掃街溝通”搞來了免費的禮品、餐飲和表演,也活絡了周邊所有品牌方。公司給這種活動的預算標準是每周不超過4萬,而我入職的第一個月活動費用只花了7萬多。
這件事之后,同事和領導覺得我“腦子挺靈活又善于溝通”,就安排了更多需要對外合作、整合資源的任務給我。之后,包括寶馬、滴滴,甚至保密單位的合作,都是我靠著一股子“死磕勁兒”談下來的。
全年無休,我在售樓處支床睡
入職第一年,我幾乎沒有休息過,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9點準時上班。因為項目離家遠,我就在售樓處支了個行軍床,早上來得早的同事經常看到我在洗手池刷牙洗臉扎頭發。
事實上,商鋪作為純投資項目,相比住宅沒有剛性需求,相比股票、基金、黃金等其他投資品,成本高回報周期長。所以,這種項目活動最關鍵的點是營造氛圍,吸引更多的精準客戶。
那一年我們做了大概50多場活動,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做大型演唱會。當時臨近項目首開只有3周時間,我們希望能有個特別盛大的亮相。想來想去,只有明星演唱會才有這種宣傳力度。但這要突破一個“史無前例”——一家開發商在成都中心區域舉辦外場商演。
我負責這場活動統籌,首先要獲得消防、公安、區政府等各級部門的審批。當時,我列了一個非常精準的執行時間表,甚至具體到哪個時間點給誰打電話、哪個時間點需要得到反饋都記錄在案。從前宣、炒作、派票、領取兌換券、兌票、地推、巡游、舞臺設計、燈光、音響、現場搭建、座位排布、安保設置、禮品、安全、報批、節目審定、邀約、說辭、主持稿、宣傳片等等,每一個細節的深入執行都要落實到表中。
那場亮相空前火爆。我們預計來訪1萬人左右,實際到場4.5萬人。通往青羊萬達的主干道幾乎交通癱瘓,臨時硬化的12000平方米大廣場上,工地的土堆、燈桿、樹上都擠滿了人。公司上下協助100多位民警維持現場秩序。
這次火爆的“成功”讓我直到現在都隱隱后怕,“無論如何,安全都要作為活動現場的第一要素”。
這場演唱會成功造勢后,商鋪首開銷售260套,實現5.8億銷售額,市場前所未有,同行也都很震驚。青羊項目成為當年全公司的指標貢獻型項目,我甚至有種步入“人生巔峰”的感覺。
突破自我,重壓之下實現商鋪大賣
隨著入職時間的增長,我覺得自己似乎蛻變了。不光是因為看得見的成績,更有活動執行的邏輯感和經驗。在極高強度的訓練下,有些思維和反應,就像是一種條件反射。
2017年,我被調到郫都區的蜀都項目做策劃經理。郫都區位于成都郊縣,當地住宅賣得不錯,但商鋪銷量奇差。當時我們的項目位于一個小河邊,沒有商業氛圍烘托,同時作為定位偏高端的投資商品,項目售價在當地是最高的。而我們當時的指標是開盤完成1.4億銷售額,從領導層到策劃、銷售部門壓力都很大。
作為策劃部門,我需要解決如何包裝產品的問題——突出產品附加值,同時吸引精準客戶。于是,我最先走訪了其他商鋪,調研當地客戶需求,通過線上、線下吸引有意向的客源。其次,我新設計了一個外擺,包括圍擋、展牌、木地板、遮陽棚等等,準備送給所有客戶。
做外擺會占用一部分市政道路,需要獲得當地政府部門的審批。審批過程經歷了幾個來回,每次被駁回,我都按照要求重新修改,再報批。直到得到許可。最后,我們的外擺設計成了當地街區的一個特色景區,形成了政府、客戶、萬達的共贏局面。
我們的項目位置與主干道相隔一個工棚,導致人流稀少。于是我跟工程部溝通希望工人們換一個區域住宿,把這個區域騰出來,重新鋪了道路,安裝了路燈,周邊墻體做了手繪藝術涂鴉,每天晚上還搞舞臺表演。漸漸地,人流大了起來。很多人知道“這里有了一排嶄新的鋪子”。
大家光是路過還不夠,區域沒有公園和游樂設施,無法形成“人氣”,商鋪客戶還是會覺得這里“冷冷清清”。
于是,我提出在空地修建籃球場,增加市民活動配套。審批通過后,我們在商鋪前方建立了運動主題的“YOUNG 街區”。時不時地,我們會在這個街區搞美食節,也會邀請周邊大學生搞籃球賽。
經過50天的籌備,人氣被不斷烘托起來。開盤當天,蜀都項目售出60套樓盤,遠遠超過前期的集團指標30套。
我觀察到,項目中每個人都在各自條線中頑強突破。開盤當天,銷售部同事一直憋著一股勁兒,“必須突破自己,突破60”。當我們談完第60個客戶時,已經是夜里11點多。
過去從外部觀察萬達,我看到的是一個個令人震驚的數字,這一個個數字像是一個龐大的力量吸引著我。而入職萬達后,我才更真實地體會到,萬達真正強大的不是那些具象的數字,而是這個團隊的能量和信念,指引著所有人永遠在突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