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幫扶丹寨不設期限”,簡簡單單10個字,充滿力量,讓人感慨良多。這是承諾,是行動,寄寓了萬達集團對丹寨的無限深情,蘊藉著萬達人對丹寨父老鄉親的可鑒赤心。
5月30日,萬達丹寨社會扶貧四期項目全部開業。新開業項目包括丹寨萬達錦華溫泉酒店、溫泉中心、會議中心二期、丹調圖書館、環湖跑道,小鎮旅游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和完善。萬達集團總裁齊界表示,萬達幫扶丹寨不設期限,久久為功,力爭將丹寨萬達打造成全國知名的旅游度假勝地,幫助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萬達幫扶丹寨不設期限”,簡簡單單10個字,充滿力量,讓人感慨良多。這是承諾,是行動,寄寓了萬達集團對丹寨的無限深情,蘊藉著萬達人對丹寨父老鄉親的可鑒赤心。
對丹寨,萬達負責到底
眾所周知,萬達集團2014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創造“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中國企業扶貧新模式。據報道,萬達總投入23億元,建設產業扶貧基金、旅游小鎮、職業技術學院三大扶貧項目。經過苦心經營,萬達幫助丹寨縣2019年比計劃提前兩年實現脫貧摘帽。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重要節點,對丹寨人民來說富有里程碑意義,對黔東南州來說富有歷史意義,對萬達來說也富有成就感。
從常理看,幫扶丹寨實現脫貧,萬達兌現了承諾,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但據了解,萬達依然葆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大體現就是,為小鎮制定發展規劃,確保年年有新項目開業。這次全部開業的四期項目,就在此列。
萬達集團王健林董事長說過:“丹寨已提前兩年實現脫貧,但萬達確保摘帽不摘幫扶,保持‘三個不變’:萬達產業扶貧基金每年發放5000萬元不變,一直持續到2026年;萬達幫助丹寨縣長期運營管理旅游小鎮的決定不變;萬達長期支持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發展,每年招收50%優秀畢業生到萬達就業的承諾不變。萬達的目標是利用3至5年時間,把丹寨萬達小鎮打造成全國知名的5A級度假區,全面助力丹寨脫貧致富奔小康。”
扶貧真不是表表態拍拍胸脯那么簡單。什么是真扶貧,什么是扶真貧;什么是用心用力,什么是出實招求實效;什么是久久為功,生生不息……答案就在這段話里。
無論“萬達幫扶丹寨不設期限”還是保持“三個不變”,都體現了萬達對丹寨負責到底的盡責精神,也體現了對中央精神的深度把握。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貧困縣摘帽后,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萬達確實做到了。
新項目,推動小鎮升級
透過這次新開業的項目,可以清晰地發現萬達對丹寨的擘畫是長遠的,投入是真誠的,舉措是務實的。比如,新開業的度假酒店和溫泉中心填補了丹寨萬達小鎮大型會議和冬季旅游項目的空白,使得丹寨旅游做到淡季不淡。四期項目的開業,可以增加大量過夜游客,帶動丹寨全域旅游發展,推動丹寨經濟轉型升級和全面發展。
隔湖對望的就是新開業的丹寨萬達錦華溫泉酒店
在現實語境中,萬達幫扶丹寨不設期限有三大意義。
其一,為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返貧注入了動力。扶貧難,鞏固扶貧成果更難,防止返貧難上加難。萬達創造“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扶貧模式,可貴就可貴在這種幫扶具有持久力,通過產業讓丹寨人民持續受益。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萬達的努力下,丹寨正努力實現一方水土“富養”一方人,令人欣慰。
其二,為企業扶貧提供了豐富的扶貧體驗和經驗。毋庸贅言,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踴躍投身脫貧攻堅,幫助眾多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但是,不少幫扶是短暫的,是見好就收,乃至淺嘗輒止的,特別是幫助貧困戶脫了貧就抽身而退。應該說,對這種行為無需道德綁架,只要企業仁至義盡,盡到責任,就應該褒揚而不應攻擊。
但是,萬達主動響應中央號召,致力于幫扶丹寨不設期限,讓“摘帽不摘幫扶”貼地而行,無疑更可敬,也更可贊。萬達的扶貧模式和扶貧思路,體現了敢擔責、擔好責的企業特質,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得到,但對其他企業是一種啟發。
其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獨特貢獻。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但是,只要像萬達那樣全力幫助貧困地區,全力做好“摘帽不摘幫扶”,貧困地區不僅能脫貧,還能堅定信心奔小康。從這個角度看,萬達以身作則,做好表率,稱得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作出了獨特貢獻。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小康社會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兒女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但一直未曾實現,而如今就要在新時代實現了,這是可載入史冊的大事。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勿忘那些為之奮斗的部門和企業,勿忘那些作出貢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