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又在做一件從來沒人做過的事,“企業包縣,整體脫貧”。
12月1日,萬達集團和國務院扶貧辦、貴州省扶貧辦與貴州省丹寨縣簽訂扶貧協議。此次萬達集團確定丹寨的扶貧模式是“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創新模式,首先,結合丹寨縣產業特點,萬達集團選擇當地多數農民從事的土豬養殖和硒鋅茶葉種植兩個行業,投資深加工企業;其次,萬達集團聯合貴州以及黔東南州3所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招生300到500名丹寨籍學生入學,畢業后擇優錄取到萬達就業;再就是萬達集團每年從丹寨招聘約1萬名農民工。萬達還將成立專門銷售公司,將在丹寨深加工的農產品銷往全國。為確保萬達丹寨扶貧模式順利開展,萬達集團將派駐一批優秀高管到丹寨掛職縣鄉兩級領導職務,從而提高扶貧效率。
一個企業調動自己的資源,組織自己的優秀高管、銷售網絡,從培訓、從教育入手,投入10億元,重點產業扶貧,以求長期互利,5年人均收入翻番,惠及全縣17萬人口,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罕見的。我們花這樣大的代價、投入這樣大的精力扶貧,為什么?
首先是責任心使然。扶貧在萬達從來都不是新鮮事,從企業創立之初,董事長就倡導“共創財富,公益社會”的企業理念。1990年,萬達剛成立兩年、并不富裕的時候就有了第一筆100萬元的扶貧捐款,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萬達集團慈善捐贈現金累計超過37億元,萬達全員都是義工……萬達集團一直把扶貧作為企業慈善的重要內容,捐款捐物、定點幫扶,身邊同事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各界人士聽說萬達此次要采取“企業包縣,整體脫貧”的新模式后,都對萬達高度贊賞、高度信任,堪稱眾望所歸。在簽約儀式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談道:“萬達集團具有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多方面的企業文化,社會形象好。在我的印象中,萬達王健林先生首富、首善,干什么成什么,這是我對他們的認識,所以讓我堅定了信心。萬達將豐富我國社會扶貧工作的內涵,在創新社會扶貧工作機制方面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通過這個試點不僅幫助丹寨如期實現小康社會,更能為民營經濟參與扶貧開發闖出一條新路……”
正是萬達幾十年來的一路善舉,正是萬達對全社會所具有的高度責任心,讓萬達承擔了這份社會信任、承擔了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其次,萬達有能力做好扶貧事業。天底下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扶貧,扶貧不同于救濟、不同于捐款,一次性善舉,反而好操作。為什么會貧困?多是緣于資源、制度、信息、物流等現實困難的制約,別人幾代人都解決不了的貧困問題,靠什么解決?
扶貧歸根結底是經濟活動,想脫貧,更需要創新能力、需要管理能力,去戰勝困難,而這正是企業所擅長的領域。中國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萬達這次不光是“授之以漁”,長期與短期結合、產業與教育結合、提高人均收入與整體脫貧相結合,捕魚方法、技術、魚鉤、漁網、賣魚渠道、優秀高管全盤奉上。“企業包縣,整體脫貧”可貴就可貴在“新”字上,愿這條新路能夠越走越寬,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跟隨萬達的腳步,用企業思維,整合資源,讓更多人脫困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