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影視公司成立至今實現了80%的成功率。在電影這個高風險的行業里,這樣的成功率令人震驚。《北京愛情故事》《十萬個冷笑話》《催眠大師》《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還有這部《夏洛特煩惱》,拍一部火一部。
好久沒有這樣一部影片能讓我們上一秒還笑得東倒西歪,下一秒就淚流滿面。它似乎就是我們的生活,但看著又有點像隔壁老王的陳年舊事。《夏洛特煩惱》仿佛一場鬧劇,但每一個細節都那么勾人,總能讓人回憶起自己不堪回首的青蔥歲月,它并不星相十足,卻在市場大戰中越戰越勇,收獲14億票房。
《夏洛特煩惱》前期關注度不高,也非大制作,雖然故事好玩,但畢竟是舞臺劇的延伸,大家對于劇情有所了解,還沒有一線明星加盟,但就是這樣一個影片,最后火得一塌糊涂。因為在它身上,配備了萬達影視能短短幾年躋身前列的先進武器。現在看好了,可以復制的秘笈來啦。
善于“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有兩個層面意思:一是以小成本投入而獲得大制作的市場成功;一是以有情懷的小故事博取更大的社會關注和影響力。
《夏洛特煩惱》《北京愛情故事》《催眠大師》《十萬個冷笑話》和《滾蛋吧!腫瘤君》《煎餅俠》這些萬達投資的電影,都是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有心人會從中發現萬達做電影的三原則:符合主流價值觀、觀眾喜聞樂見、叫好又叫座。
《夏洛特煩惱》三觀到底正不正?當然!不管你胡思亂想千百遍,就算你夢里腦子里全是初戀,經過多少風雨吹打,你會發現,還是堅持初心,還是珍惜眼前人。
調子定了,好內容有了,是不是意味著一部賣座大片就呼之欲出了呢?當然不是,還得跟人有關。要不咱古人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呢。
《夏洛特煩惱》能成功跟演員也不無關系。他們都是開心麻花的王牌,主演沈騰、馬麗等有著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而且兩人創作的小品一直是這兩年春晚的“主菜”。郝建變成夏洛,也是眾望所歸。但用非大腕去拍攝電影,對于成本動則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電影來說,終歸是有風險的。這就不得不提萬達投資電影的眼光了。
這部《夏洛特煩惱》,萬達看中的是《開心麻花》團隊累積了12年的舞臺喜劇能力,臺詞和包袱都已經過觀眾的反復檢驗。同時,一個穿越回高中時代的故事架構,加上層出不窮的喜劇點,讓萬達判定它極具票房號召力。萬達投資做電影,其實跟很多天使投資人的標準一樣——既看能力,還看人,人對了,事就成了。
比如《煎餅俠》,當初投資,其實就是看上大鵬這個人了,靠譜,油菜花。另外,還有幾個故事能夠印證萬達的投資眼光和邏輯——2014年投拍的《北京愛情故事》,該片導演陳思成以前從未做過導演,這是他的第一部;《滾蛋吧!腫瘤君》的導演韓延也是拍個人第二部電影的新導演;大鵬也是導演處女作,他們都很年輕。《滾蛋吧!腫瘤君》目前作為唯一一部中國電影去沖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難道不是一種投資眼光的勝利嗎?
拒絕“拍腦袋”
大家或許見過萬達獨有的銷項表,密密麻麻的節點,秘密很多。《夏洛特煩惱》為何能有如此高票房?這個表“狠”關鍵。
影片定位是什么?總體戰略是什么?物料都有哪些?海報一共要多少款?預告片幾支?什么時候拍?什么時候發?通過哪個渠道發?每個渠道是多少人配合……各個環節都要照顧到,大大小小共600多個節點。
這就是萬達獨特的“模塊化的營銷管理系統”,由萬達影視和萬達集團信息部門集體研究開發的獨特系統。說白了,就是將電影宣傳營銷和電影發行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劃分,拆解成400~600個工作節點,形成一種更為科學的電影操作流程,讓一部影片從選片到最后贏得票房的過程,環環相扣,更為科學。
說到這,你肯定會反駁,電影可是藝術啊!全部這么理性地、客觀地干行嗎?其實,模塊化,不是把人的行為卡死,而是把每一個重要的細節列出來,防止拍腦袋。而且每一個環節,不僅僅是執行節點這么簡單,還要有創意以及創新。
你一定記得那個魔性的《屯兒》,朗朗上口,旋律銷魂,據說劉德華本人也被此曲魔性洗腦,私下已開始學唱。除了歌曲本身具有爆點外,這也是執行節點中的一環呢。什么時候宣傳,宣傳什么,都是有節奏、有節點控制的,可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而且,如此多的創意集合起來,不僅僅是模塊化,而且是一個信息價值巨大的數據庫,靠著這些數據庫,在復盤時就有了可以檢索的資料,大數據的價值有多大如今已不用贅言,你懂的。
勇于“招投標”
萬達做電影,還勇于“吃螃蟹”,那就是把“招投標”引入電影宣傳營銷環節中。
萬達影視開始招投標是從《催眠大師》開始的。剛開始,外部合作公司對此十分抵觸,萬達在邀請投標公司過程中,做了大量溝通工作,以說明萬達影視旨在宣傳營銷行業提供一個更公開透明的競爭方式,全憑本事說話。靠著這種理念和執行力,以及萬達影視高品質高頻率的項目吸引,招投標模式終于運轉起來。后來的結果更驗證了這種方式的科學性,所選擇的團隊更加可靠。后來,《尋龍訣》《一生一世》《十萬個冷笑話》等項目的招投標效果顯著。再后來,業內慢慢開始接受并認可這種招投標模式。
在萬達的供應商庫里,各種擅長各類影片宣發的服務商都有,在萬達拿到片子后,他們會根據內容去通知合適的服務運營商前來招標。藝術創意占分多少,商務標占分多少,有非常細致的標準,而且是多個部門一起參與招標,這樣不僅僅能做一個綜合評判,重要的是,可以減少個人因素的判斷偏差。
小成本見大智慧
2014年萬達影視10余部影片100%盈利,影視公司成立至今實現了80%的成功率。在電影這個高風險的行業里,這樣的成功率是令人震驚的。《北京愛情故事》《十萬個冷笑話》《催眠大師》《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還有這部《夏洛特煩惱》,讓很多觀眾都記憶猶新感嘆完全值回票價,其實,這些都是小成本制作。
如何才能選一部成一部?其實,除了所謂的感覺外,最關鍵的是“智慧”,而這個智慧,是集體的。
跟很多民營公司不同,萬達實行職業經理人集體評價,這是一個結果導向的機制,并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開發、制作、宣傳、營銷和發行的各行業精英,用最專業的視角審視項目,這個會可不是務虛,每個人都扛著指標。
具體到項目開發上,萬達影視有三個開發制作中心,有的側重于中外合拍的國際項目,擅長海外合作;有的依托廣泛的人脈資源,吸引國內一線創作資源和項目進入。還有一支年輕化的本土團隊,擅長時尚、當下的本土項目研發,比如《十萬個冷笑話》。三個開發中心各有側重,也形成了內部的良性競爭機制。
另外,萬達影視還有個戰無不勝的宣傳營銷團隊,人不算多,但18個人個個全能。他們經歷過《北京愛情故事》《催眠大師》《十萬個冷笑話》等成功影片營銷,在行業中頗具影響力。這是符合萬達集團文化的,萬達每個崗位基本上都是高配,一個人的能力能頂三個人。硬仗來了,說上就得上,而且萬達人最不怕的就是打硬仗。
夏洛的故事已經結束了,萬達人的電影夢其實剛剛開始……他們并不追求大制作,而是從當下小人物的小命運入手去體諒、關切他們的生活,一場電影,就是一段人生,每個人都能瞬間被打回原形。讓人們在嬉笑怒罵中找到了初心,人生大起大落后,回過神來發現,噢,原來你一直在這里。這就是好電影帶給我們的意義。下一部電影是什么?萬達讓您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