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與其治下的萬達充分借鑒了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和現代西方管理理論,在28年的經營實踐探索中,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成功的“萬達之路”。
當華人首富王健林帶著28年鮮活的企業管理經驗和獨特的經營哲學走進具有800年歷史的牛津大學時,一場跨越文化、跨越時空的管理思想碰撞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的成長史和管理思想的發展史。
誕生于1988年的萬達集團,從零起步,發展到集團總資產突破6000億元,成為全球擴張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萬達,早已不滿足于下一盤“中國象棋”,伴隨高頻次、高難度的海外收購,萬達已然成為一個世界商業領域的“國際象棋”高手。經過高速的國際化進程,萬達4年來已在世界十多個國家累計投資超過150億美元,一舉成為海外投資最多、最成功的中國企業之一。
從年初召開的萬達集團年會可以看出,作為華人首富的王健林給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將萬達打造成一家卓越而偉大的企業。在王健林為萬達勾勒的圖譜里,八個“最大”是萬達成為世界一流知名企業的產業基石。
在28年的成長中,萬達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長邏輯,這其中正是體現了王健林獨特而成功的經營管理哲學。
“地產行業里面沒有百年企業,也沒有500強企業,它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行業”,當中國房地產企業高歌猛進時,王健林清醒地看見了這個行業的天花板。
“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一家是完全靠自身發展到現在規模,萬達要迅速成為世界一流跨國企業,就要走并購為主、直接投資為輔的道路”,當中國企業糾結于如何走出國門時,王健林早已指明萬達的國際化之路。
“從現代企業歷史看,很少有企業靠做投資成為世界500強。做短線、掙快錢,企業很難成為世界級企業”,當中國民營企業家樂于賺快錢時,王健林給萬達設下了“做好、做優實業”的底線。
正是王健林對挑戰與機遇一次次地精準拿捏,萬達才能一次次地突破中國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天花板現象”,王健林曾坦言。
在28年的成長中,萬達的商業智慧也在不斷向外輸出,這其中正是凝結了王健林經典而科學的經營管理思想。
就在近日,王健林的首部專著《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首發儀式亮相倫敦大英博物館,此前,萬達集團出版的《商業地產的投資與建設》《商業地產的運營與管理》等書籍早已成為行業標桿,被譽為中國商業地產的“黃埔軍校”。
王健林在與牛津大學師生對話過程中,笑言“我們那點管理學經驗,都是從你那里學過來的,過去讀的都是美國的哲學思想、管理思想等等”。也確實如此,王健林與其治下的萬達充分借鑒了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和現代西方管理理論,在28年的經營實踐探索中,把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論具化為各種適應中國企業發展的操作模式,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成功的“萬達之路”。
“任何企業管理都找不到標準答案,都要靠自己去摸索,這就是我的回答。”王健林面對牛津師生給出了自己對企業管理深層次的理解。
我們有理由相信,立志成為“百年企業”的萬達能夠讓世界聽到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