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七月在燃燒。
多年以后,人們或許還會記得2017年7月19日那個炎熱的下午。
伴隨著與融創中國、富力地產在京簽下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奮力拋棄裹在身上的“重資產”外殼,步入“輕資產”品牌經營與管理的快車道。這一天,也必將載入萬達集團的企業發展史。
而在此前的7月6日,萬達發布2017年上半年工作簡報。簡報顯示,萬達集團上半年收入1348.5億元,其中地產業務收入568.3億元,占集團收入的42.1%;服務業務收入780.2億元,占集團收入的57.9%。這也是繼去年服務業收入首次超過地產收入后的又一次超越。
接連發生在7月的這兩件事,萬達用實際行動和數據向外界展示了自身轉型的堅定、速度與魄力。
作為一家成長了近三十年的跨國企業,從最初海濱之城的小企業,到如今蟬聯世界500強,萬達篳路藍縷、砥礪成鋒,成就商業神話。近三十年里,萬達不斷求新求變、突出奇兵、劈波斬浪,歷經多次轉型,次次化繭為蝶。
與前三次立足于房地產基礎之上的轉型不同,肇始于2015年的第四次轉型,萬達力圖從以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形成商業、文化、金融、網絡四個產業支柱。轉型至今兩年時間,萬達交上來的答卷堪稱完美。除了萬達商業成功轉型,讓我們看看轉型后各大子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文化集團收入308億元、金融集團收入206.1億元、網絡集團收入25.6億元。 各個業態多點開花,業績斐然。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長一直念茲在茲的萬達“輕資產”戰略也在大步向前推進。僅上半年,萬達就簽訂了6個輸出酒店品牌管理新項目,其中包括馬來西亞蘭卡威萬達嘉華度假酒店;各地新發展的26個萬達廣場,全部為輕資產項目。
記得董事長在2015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曾表示,一個世紀以來,全球大型房地產企業沒有一家轉型成功。萬達就要改寫世界經濟史,成為世界首家大型房地產企業成功轉型為服務業企業的樣板。
在即將進入而立之年里,萬達完美轉身,董事長豪言照進現實。
這一轉身便是另一個多彩的世界,蛻變出另一個嶄新的萬達。
在世界的這一面,萬達商業轉型為商業服務型企業,不再被文旅項目和酒店這些有形的、沉重的“重”資產所羈絆,它的商業模式進化為國際上常見的輕資產模式,即強勢品牌輸出與管理,業態更輕,更安全,也更有價值。正如董事長所說:“萬達(如今)露出了兩個優質的輕資產公司,一個是文化旅游管理公司,一個是酒店管理公司。過去都被各自產業的項目公司蓋住了,不顯山不露水,這些輕資產都可以通過品牌和管理賺錢,贏利前景非常看好。”此外,萬達在文化、金融、網絡領域全面發力,如今萬達電影、萬達體育、飛凡科技、兒童娛樂等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
萬達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企業由“重”到“輕”的業態轉型。沒有重資產纏身的萬達,必將扶搖直上,一鳴沖霄漢;擁有了輕資產這張價值連城的“王牌”,即核心競爭力,萬達必將走得更穩更遠。
萬達未來會呈現出什么模樣,從董事長定下的方向,即全力發展創新型、輕資產業務,如影視、體育、旅游、兒童娛樂、大健康、網絡、金融等業態或許能看出端倪。而這些業務板塊,萬達早有布局,并且有了可喜收獲。接下來,如何將各個板塊做大做強應是題中之義。這樣一條路徑,既符合萬達新時期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對應的也是當下中國社會經濟的大趨勢、大變遷。
沿著董事長指引的這條路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萬達必將會變成一個不再依賴地產,主要依靠創新和管理創造價值的現代新型、大型跨國企業。
萬達轉身,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