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從一個不知名的國家級貧困縣一夜之間成為旅游界“網紅”,在我看來,絕非偶然,而是萬達在丹寨扶貧項目上的“止于至善”。
9月16日,丹寨萬達小鎮開業的第76天,累計客流突破了150萬人次!小鎮一個月帶來的旅游收入相當于丹寨縣一個季度整體旅游收入的總和,直接或間接帶動了丹寨縣9000多貧困戶有近一半實現了收入的增加;丹寨,也從一個不知名的國家級貧困縣一夜之間成為旅游界“網紅”!能夠取得如此超出預期的成效,在我看來,絕非偶然,而是萬達在丹寨扶貧項目上的“止于至善”。
到底何謂“至善”?
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一切事物皆有定理。“至善”就是做人做事要達到的最佳境界,如同射箭一樣,目標永遠是10環!而“止于至善”,就是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地追求極致。
早在2014年,萬達與丹寨縣最先確定的扶貧項目并不是旅游小鎮,而是投資建設丹寨的茶、米加工和生豬養殖等幾個產業。專項小組先后十幾次實地調研發現,生豬養殖對環保的壓力非常大,周期長、利潤少;當地的茶產量也相對有限,難以實現規模化,無法普惠貧困人口。后來又經過多次研討和論證,結合丹寨的實際情況和萬達自身優勢,最終才確定了長、中、短期相結合的精準扶貧計劃,扶貧基金授人以魚、職業學院授人以育、旅游小鎮授人以遇。旅游小鎮給丹寨人帶來了實現脫貧致富的機遇,也讓丹寨的未來有了無限的可能性。而我們努力讓更多人走進丹寨,就是要把每一個可能性都變成現實。
小鎮開業前,企業文化中心為小鎮策劃打造了全球招募“輪值鎮長”主題活動,一下子引爆了互聯網,通過這個IP有效帶動了小鎮知名度的提升,讓更多人認識了丹寨,把丹寨作為旅行目的地,真正讓“游丹寨就是扶貧”這句宣傳語轉化成了行動力。但其實這個項目的背后,是內部長達兩個月的研討和碰撞,光內部
匯報的PPT就有十幾版,再次展現了萬達人追求“至善”的態度。
過去近3個月的時間,小鎮迎來了13任“鎮長”,每任“鎮長”都為小鎮做出了貢獻。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首任“鎮長”李爽,因為那段時間我一直在丹寨萬達小鎮,見證了她就職前幾乎對丹寨一無所知,到上任后她挨家挨戶走訪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教商戶們使用自媒體,拍視頻,做直播,自己主動找到當地酒吧老板一起籌辦公益演唱會,為當地的貧困學生籌款購買學習用品。短短幾天,她就成了小鎮乃至縣里都家喻戶曉的“美女鎮長”。任期結束后的一個星期,我發現她又回到了小鎮,而且是一個人扛著機器,從北京坐火車到凱里再轉到小鎮。我問她為什么又回去了?她特別淡定地說:“鎮長的工作我還沒做完,丹寨的非遺太美了,我要把它拍出來傳播出去。”而接下來的一個月,她真的就扎在了丹寨研究起了非遺,用自己的方式在幫助著丹寨和丹寨人。或許對她來說,“鎮長”的體驗就是她人生的一次修行,她也找到了心中的“至善”。
邵逸夫曾說:“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慈善家。”萬達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踐行著“共創財富、公益社會”的企業使命,29年間累計捐贈超過55億元,萬達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扶貧事業發展的領航者。作為萬達員工,我們每個人都要敢于為領航者保駕護航,這就要求我們要“明明德”,積累學識,提升見識,更要有敢于棄舊圖新的膽識。無論對待工作還是生活,都把“至善”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給自己、給家庭、給企業、給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我始終堅信,每一個萬達人會變得更好,萬達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作者獲2017年度萬達集團讀書演講比賽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