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丹寨萬達小鎮迎來開業一周年。
一年里,小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多了,車多了,各種主題活動多了,帶動丹寨人民的收入增多了;一年里,小鎮的名氣大了,來自東西南北中的客人將丹寨帶出貴州,帶出中國,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今天的丹寨,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根據丹寨縣扶貧辦的統計顯示,丹寨萬達小鎮首年接待游客550萬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縣游客數量的600%,平均日游客1.5萬人次;帶動全縣旅游綜合收入達24.3億元,是2016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的443%;幫助1.6萬丹寨貧困人口增收,有力助推了丹寨縣脫貧攻堅。萬達丹寨的扶貧已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打造出了社會扶貧的全新模式和標桿。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如今的丹寨,正行走在物質與精神雙重脫貧的道路上。而這背后,卻凝集著萬達人的艱辛與付出。有人將萬達丹寨扶貧的成功總結為扶貧模式選對了,品牌營銷做強了,經營管理精細化……他們說得有道理,但又不完全是這樣。因為做什么事情,態度決定一切。換句話來說,萬達真是拿扶貧當事業,決心扎根丹寨真扶貧,扶真貧,真真要用企業家精神來扶貧。那么究竟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在董事長看來,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包括多個方面,而最核心的有三個關鍵詞,即創造力、堅持和責任。
扶貧如同企業家創業一樣,是一個事業,需要科學嚴謹的設計、調研和規劃,這樣才能保證扶貧成效,而不是做樣子,走過場。用企業家精神扶貧首先需要創新、創造力,因地制宜,確保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
丹寨扶貧從構思、立項到建設,本身就是發揮企業家精神之創新精神的最好體現。比如該項目創造性地采用基金、產業、教育的扶貧組合拳,實現了短、中、長兼顧的立體化可持續扶貧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借助扶貧專項基金,保障丹寨縣整體脫貧目標;借助丹寨萬達小鎮這個具有引爆點的帶動效應、溢出效應和擴散效應,激活整個丹寨縣的旅游產業;借助于職業技術學院的智力輸出,將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放眼全國,乃至世界,尚沒有一家機構能做到如此新穎、如此科學、如此先進的扶貧模式。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萬達丹寨扶貧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守正篤實,久久為功,馳而不息。這也正是企業家精神之堅持的最好注腳。自丹寨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集團集中優勢資源,出人出物出力,從最初選擇養殖加工、茶葉加工、大米加工到最終鎖定旅游扶貧,其間經過多輪考察與論證,僅匯報用的PPT就修改了72版;小鎮開業以后,為了吸引客源,拉動消費,小鎮精心籌劃,使其“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此舉大大刺激了小鎮的人氣,讓小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此外,小鎮還創造性地采用了輪值鎮長制,通過這些自帶粉絲流量的“鎮長”,小鎮品牌迅速蜚聲海內外,吸引更多客人;開業一年后,為留住客人,刺激消費,集團又捐資5億元建設小鎮二期。凡此種種,足見萬達拿出了持之以恒、攻堅克難扶貧丹寨的信心與決心。
談到企業家精神中的責任,萬達更是用實際行動做著最好的詮釋。扶貧并不僅僅是濟物質之困,更重要的是要解精神之困,達到物質與精神雙重脫貧。為了讓丹寨少年走出國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扶持他們的志氣與勇氣,就在6月14日晚,萬達讓6位丹寨少年以護旗手的身份,出現在盧日尼基體育場世界杯的現場,讓他們的足球夢照進了現實。與此同時,也讓世界從此知道了丹寨。
更可貴的是,為了保證丹寨扶貧效果,萬達不但把丹寨扶上馬,而且還要送一程。記得早在2017年7月3日小鎮開業當天,董事長表態,如果丹寨需要,萬達可長期經營小鎮,而此前的計劃是,萬達經營小鎮3年,待穩定后移交丹寨縣營運。此外,董事長還承諾丹寨專項扶貧基金發放延至10年。
如今,萬達用企業家精神扶貧丹寨的行為也被學界作為經典案例來研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彭泗清先生在調研丹寨萬達小鎮后,將萬達用企業家精神扶貧的經驗總結為八句話,即真心投入,社會創業,科學決策,機制創新,專業運營,注重實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他說:“這種源自實踐的經驗,對企業參與扶貧開發頗有借鑒價值,對貧困地區整體脫貧更是意義重大。”回望萬達丹寨扶貧,彭教授所言甚是。
有一種觀點認為,判斷用企業家精神扶貧效果的最終標準在于:貧困人口在物質、精神、行為、社會和文化等方面取得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能夠長期擺脫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丹寨萬達小鎮一周年之際,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考量萬達丹寨扶貧,則堪稱優異。
萬達扶貧丹寨,是用企業家精神扶貧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