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轉型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轉型,就必須有舍有得,敢于舍得,而不是只得不舍。也正因為如此,褪去地產商外衣之后的萬達,已成為中國大型房企、大型民企、大型企業轉型成功的典范。
有句俗語叫作船小好掉頭,講的是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轉型的難度要小,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要強。但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大船把握好了,方向選準了,同樣能夠掉好頭。
萬達,就生動詮釋了一個大船也好掉頭的經典案例。
在日前召開的萬達集團2018年工作總結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從“一體多翼”描述了萬達轉型取得的成效。“一體”就是萬達2018年取得的業績。數據顯示,萬達集團2018年的總收入為2142.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6%,超額完成目標。也就是說,2018年萬達集團的“體”是非常豐滿而結實的,是值得驕傲的。
而支撐萬達集團能夠新裝整發的,則是“多翼”齊飛。服務業統領江山,讓萬達不再姓“房”。數據顯示,2018年,萬達服務業收入1609億元,占總收入的75.1%,房地產收入僅占24.9%。萬達已改換門庭,變成名副其實的服務業企業了。特別是租金收入,連續10年環比增長超過20%的增長率和連續13年、創行業大型企業租金收繳率100%世界紀錄的成績,更是萬達集團未來最大的希望之一。
輕資產戰略見效,讓萬達步履輕盈。從2019年起,開業的輕資產廣場超過一半,以后占比越來越高,也許幾年以后開業項目全部都是輕資產。雖然輕資產看起來沒有重資產那么耀眼,但是,卻能讓企業步履輕盈、健步如飛。很顯然,萬達轉型輕資產的思路,是十分正確的。
負債率大幅降低,讓萬達輕松搏擊。經過幾年的積極調整,特別是對資產負債都比較重的項目的清理,這是了不起的成績,是國內大型企業中,總負債和有息負債率下降最多的企業之一。沒有了負債的羈絆,萬達可以更加輕松地參與市場搏擊。
轉型一事,知易行難。很顯然,萬達在這方面認識是高度統一的,行動也是一致的。從總體上講,萬達轉型是依靠“多翼”來發力的。但是,萬達轉型的重點,就是去“房”重“服”,把服務業作為萬達轉型的新的目標。而在萬達的服務業新業態中,商管收入、文化收入、金融收入是最為重要的板塊,是推動萬達向服務業轉型的基本力量。
回顧萬達走過的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雖然這條路走得有點艱難,特別是近幾年,但是,萬達集團沒有因為艱難就放棄轉型,就“老牛拖破車”,而是迎難而上,以更加堅決的態度加快轉型步伐。從20年前初次轉型,將業務從單純的住宅開發到商業中心開發,再到4年前向現代服務業全面轉型。萬達的轉型,都是踩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節拍前行的,都與中國經濟轉型有著密切關系。2018年作為全面轉型后真正發力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也足以證明萬達對機遇的把握和節奏的掌握。
近年來,房企轉型的調門很高,取得轉型效果的卻寥寥無幾。而萬達,真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之路。通過轉型,“萬達城”又開始在中西部地區布局,且思維與思路已經較過去有了很大變化,如服務“一帶一路”、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幫助西部地區城市提升旅游文化水平等。
萬達轉型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轉型,就必須有舍有得,敢于舍得,而不是只得不舍。也正因為如此,褪去地產商外衣之后的萬達,已成為中國大型房企、大型民企、大型企業轉型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