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的房地產市場相當成熟,萬科、保利、中海等品牌開發商云集。2013年,主城區在建綜合體共計31個,方圓10公里內15個項目有SOHO產品推出,市場競爭極其激烈。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局面下,佛山公司在集團指導下研究市場,發現市場機會,制定切實可行營銷計劃,成功搶占市場。于2013年4月將原計劃6月推售的首棟SOHO提前兩個月開盤,4月合同指標完成率達427%,居全集團合同完成指標第一名。
推盤搶占市場先機
2010年,佛山在地級城市中率先執行限購政策,眾多大型開發商轉戰商業地產。2012年,佛山市公寓成交量僅約為20萬平方米,2013年下半年,全市新推公寓達81萬平方米,市場競爭劇烈。
佛 山 項 目SOHO共10.3萬平方米, 按計劃需在3個月內銷售且單價高于2012市場50%。如何短期完成SOHO銷售,對于佛山公司2013年年度指標完成至關重要,SOHO高價快速銷售成為擺在佛山公司面前的難題。
公司上下經多方論證分析發現,2013年市場雖有81萬平方米公寓供應,但基本集中于下半年推盤,4到6月無競爭項目推出,為市場空白期。如項目SOHO產品能在此時間推出,按照萬達大開大合的營銷標準動作操作,定能掌握市場定價權;進而成功樹立項目標桿形象,將為后期產品提供價格支撐。
經公司內部多輪研討,報南方項目管理中心確定:調整工程計劃,全力追趕工程進度,4月推售首棟SOHO,搶占市場先機。
借力廣州發力佛山
經研究分析:佛山客戶具有相當的投資實力,但SOHO市場成交量較小,主要是因為客戶對產品不熟悉。客戶投資欲望沒有被激發,只要能使客戶清晰地認識SOHO價值,就能夠激發客戶投資。
2012年10月佛山公司首次推出商鋪,6個月內四次開盤清盤。通過對商鋪營銷經驗總結分析,佛山公司認為如果能使項目產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會得到客戶的高度關注,突破市場容量小的瓶頸。為此,佛山公司在南方項目管理中心營銷部指導下,制定以下營銷技術手段突破市場:
佛山項目約70萬方建筑體量,計劃3年內銷售完畢。項目形象的成功樹立,對項目整體推廣影響巨大。佛山是個“無核心城區,鎮街經濟為主”的城市,客戶無跨區域置業習慣,且投資觀念保守。項目定位不能局限于佛山南海,必須引入外部客戶刺激本地市場。在集團領導指導下,項目借助廣佛同城概念,定位為“廣佛新地標,華南新旗艦!”推廣初期主打該形象,商鋪、SOHO推廣中繼續堅持,得到良好效果。不僅成功吸引投資活躍的廣州客戶,也大大刺激本地客戶跟風購買。
在南方項目管理中心的指導下,借助廣州公司力量,聯合策劃舉辦大型營銷活動——“廣佛巨星演唱會”,邀約陳慧琳、羅大佑、林子祥等具有號召力歌手出席。活動中項目公司精心安排,對于佛山客戶宣傳活動為SOHO意向客戶舉辦,對廣州客戶則為萬達品牌答謝活動。活動總參與客戶8000人,約2000名廣州、東莞客戶到場。通過線上、線下推廣,讓本地6000人真切感受到“廣州人也來了”,刺激本地新客戶購買欲望,堅定本地已有客戶購買信心。
特色鮮明現場包裝
佛山本地開發商將SOHO類產品做公寓推廣,SOHO概念在佛山較為陌生。項目公司在推廣初期也曾考慮是否按本地習慣推SOHO公寓概念,但經過分析認為此推廣將不能與競品形成區隔,不能在市場中樹立項目獨特形象。
項目堅持主打SOHO概念, 在線上強化客戶認知SOHO概念,針對客戶投資需求強化SOHO宜商宜住功能。同時配合現場包裝,增加造型墻、立方體等展示SOHO氛圍的元素,加深客戶對SOHO概念的認識。
佛山客戶對SOHO產品認識不足,當地公寓產品只推居住功能等市場特點,在項目管理中心指導下,設置創意辦公空間板房,引導客戶認知辦公功能。樣板房效果令當地客戶眼前一亮,客戶直觀了解SOHO多功能用途,獲得客戶及業界的高度評價。
前期項目商鋪熱銷,在當地樹立較好形象。結合本期SOHO產品特征及客戶分析,佛山是一個有購買力的城市,由于住宅限購,本地客戶缺少投資渠道。在不限購的商業產品中,相對商鋪,SOHO投資客群更為廣泛。項目在推廣中強化投資概念,區隔市場競品,令產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主打品質主導定價
佛山公司參照商鋪營銷經驗,制定精準營銷動作。讓客戶接受產品價值大于價格的觀念,通過大量認籌來消除價格抗性!主要營銷動作如下:
1. 堅定團隊信心。項目整盤價格皆高于市場,首期商鋪推售開始,團隊就形成敢于直面市場,主導市場定價權的思想意識。讓所有人員形成“萬達產品具有競品無可比擬的優勢,區隔于市場產品!價格自然應該高!”的意識。
2. 讓客戶接受產品價值大于價格的觀念,在營銷實踐中不斷引導客戶關注產品價值,不要過于關注產品價格。讓市場及客戶堅信:萬達產品定價高,因為產品領先、產品具有其它項目無法比擬的投資價值。
3. 采取多種手段擠壓客戶。針對SOHO推售,采取短期風暴式廣告投放,多渠道同時鋪開,開展海量蓄客,來訪2500組,認籌1500個。客戶基數大幅擴大,為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更加適合了當地的市場客戶情況。為多輪技術動作擠壓客戶開展提供了支撐。通過廣州等外地客戶擠壓本地客戶,激發本地客戶投資欲望。通過線下客戶擠壓線上客戶,刺激搶購心理。通過大客戶擠壓小客戶,使客戶轉向關注購買資格而非產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