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能玩轉“第二大球”,雄厚的資金實力自是一方面,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疊加結果。
經過并購盈方體育WTC,已擁有足球、冰雪、鐵人三項等的萬達,對獲取國際頂級體育核心資源已是經驗頗足、輕車熟路。6月16日,萬達體育控股與國際籃聯成為全球獨家商業開發合作伙伴關系。
萬達能玩轉“第二大球”,雄厚的資金實力自是一方面,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疊加結果。天時——全球和中國的籃球市場正在蓬勃向上;2019年,籃球世界杯定址中國舉辦,參賽隊伍擴充到32支,此乃地利;更具獨到優勢的“人和”上,萬達旗下的盈方體育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籃球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與中國籃協的合作也已有11年,正是它一手推動了CBA成為中國最成功的職業聯賽之一。
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體育產業在政策扶持和資本助力下的“煥新年”,那么2016年就是中國體育產業的爆發年。以萬達為首的大規模資本在世界范圍內購買優質體育資源和體育公司,市場方的話語權提高,正逐步改善中國體育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政府壟斷的原有格局。
盡管有人對萬達“跨界”體壇提出諸如“體育賽事成本較高,盈利模式卻不確定”;“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剛起步,商業模式尚待探索”等疑慮,但由于體育產業形態豐富,具有很高綜合性,可以從產業輻射效應中探索出獲利的盈利模式。尤其對覆蓋領域廣泛的企業來說,多領域細分市場融合會釋放更多價值。另外,近年來資本的互相競爭也推高了體育核心賽事IP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體育消費已經成為精神消費中的剛性需求,比起同屬體驗經濟類型的影視娛樂、休閑旅游,它的人群更聚集于中產階層。
萬達應該已經參破了體育利潤率不高的主因,是每個運營主體面對的粉絲和消費者數量有限,單項體育運動所能導流的收入也因此受限。所以,你以為萬達要在4年內整出10個不同類的體育賽事,并繼續追加在體育產業的投入是因為有錢任性?
萬達的下節“體育課”是啥呢?有體育媒體資深人士揣測:一方面,萬達會繼續“玩球”,“兩大球”都有了后,接下來很可能是網球、高爾夫球等“小球”;另外,水上運動入萬達眼的幾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