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呼風喚雨的背后,其實一直就是萬達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偶然出自必然,萬達院線并購版圖如愿以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Odeon & UCI院線
陰差陽錯。
誰也沒有想到英國脫歐公投會成就了萬達集團在英國的擴張速度,讓一個持續了三年的談判峰回路轉,走到了簽字臺上。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三年前,萬達王健林放言到2020年萬達電影院線要完成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的布局,爭取票房能占到全球的20%,也就是說全世界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看電影是在萬達院線系統內。萬達占有如此大的票房足以確立在全球影視制作業的話語權,甚至可以在全球和主要的電影廣告客戶形成全球采購的談判,萬達院線的利潤會有確定地提升,這是規模效益,也是壟斷的優勢。當然,這種優勢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市場選擇、競爭的結果。
也正是三年前,萬達就開始了并購Odeon & UCI院線的談判,但是好事多磨,中間來回拉鋸,一直在價格上難以達成共識。Odeon & UCI院線是歐洲最大的電影院線,擁有242家影院和2236塊銀幕,絕大部分影城位于歐洲各大城市的黃金地段,近12個月收入約11.56億美元,占歐洲市場份額20%,在歐洲主要大國電影市場份額排名第一。AMC此前在美國完成了卡麥克院線的并購,隨著萬達在歐洲院線行業首次投資的落地,萬達已經成為具有絕對優勢的全球最大的院線運營高,三年前的放言指日可待。
萬達并購Odeon&UCI院線的成功不僅踐諾了萬達言必行、行必果的決斷力,更再一次證明了萬達超凡的執行力。簡單講,說到做到,三年前的話三年后必須驗證。
萬達轉型也是這樣。商業地產如此宏大,但是萬達可以砍掉600億的房地產收入,在今年上半年1100多億收入中,文化集團的收入已達290億,同比增長57%。其中萬達院線所在的影視控股收入190億,同比增長43%。
事實上,最近十年,萬達每年提出的在外人看來不可能的目標均超額完成。每年開業的幾十家萬達廣場和五星級酒店,開工時宣布開業時間,都是一諾千金,說什么時候開業就什么時候開業,無一延期,這在全球范圍內都獨一無二。做商業地產如此,做文化產業也是如此。難怪旁觀者說萬達沒有拷貝意義,無法學,學不了,王健林幾十年如一日,保持的軍人作風讓萬達成為一臺攻無不克的戰車,朝著既定的目標轟轟開進。明白這個特點,那么就沒有人會說萬達院線成功是僥幸,萬達并購Odeon & UCI院線是幸運。心想事成、呼風喚雨的背后,其實一直就是萬達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偶然出自必然,萬達院線并購版圖如愿以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