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萬達計劃部開始著手梳理明年所有項目計劃,支撐這個強大計劃的就是萬達獨一無二的模塊化。模塊化聽起來很枯燥,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就會真心覺得好用到“不可替代”,它就是萬達超強執行力的秘密所在。
這些年,萬達超強執行力早已名聲在外,萬達廣場、萬達城說什么時候開業就什么時候開業,而且建設速度極快。這其中有什么法寶嗎?
在每年的工作報告中,董事長都會發布新一年的工作目標,資產達到多少,收入達到多少。這一組組數字可不是他隨口一說,這些數字從何而來?
這些數字可不簡單,背后有著十分強大的計劃體系。每年9月,萬達計劃部開始著手梳理明年所有項目計劃,明年有哪些項目要開發?哪個項目要賣?早已心中有數。而支撐這個強大計劃的就是萬達獨一無二的模塊化。模塊化聽起來很枯燥,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就會真心覺得好用到“不可替代”,它就是萬達超強執行力的秘密所在。
無敵工具 三大驚人魅力
魅力一:全盤規劃,科學布局。這是對整個項目的運作、操作的一個通盤計劃,是一個指引,一個框架,說得形象點,就是戴著鐐銬跳舞。比如,一個項目350多個節點,在哪個階段有哪些節點?設計有多少個節點?工程有多少個節點?都會有一個全盤性的布局。另外,模塊化還能減少一些無謂的溝通環節,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你做與不做,節點就在那里,所以為了完成任務,誰還敢扯皮,誰還有時間和心情抱怨?
魅力二:白紙黑字,多說無用。模塊化能讓外部合作單位一目了然工程進度并無法反駁。
魅力三:脈絡清晰,迅速介入。任何一個管理者——即便是你對項目和工程不是很熟悉,拿到這個模塊后,也能對整個項目的脈絡非常清晰。
模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所以它能讓大家協同作戰,這也就要求大家有全局觀。項目公司一般的做法是,先把模塊方案放下去,然后大家對著自己的工作做計劃。如果設計完不成,成本就無法招標,然后工程拿不到圖紙,就無法開工……所以,得協同作戰。因為有模塊,大家就知道底線在哪里。如果沒有模塊,就會腳踩西瓜皮,踩到哪兒是哪兒。
在萬達奉行“紅燈停綠燈行”
一個好工具,是一件事能夠順利進行的開始。如何能讓它在項目全程展現魅力,就要靠紅綠燈制度了!沒錯,在萬達也奉行“紅燈停綠燈行”。
首先,明確權責,整個模塊分三級節點:項目公司、規劃院、總部均要對模塊負責,其中項目總經理要對所有節點負責,分管總裁、總裁助理負責所有分管項目的一、二級節點。在明確了責任人后,萬達針對每個節點賦予不同的考核分值,其中一級節點15分,二級節點10分,三級節點5分,針對這些節點萬達出臺了紅黃兩大亮燈機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權責明晰,生怕誤了節點,每個人都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一定不能耽誤,耽誤了在信息化系統中全集團都可以看得到,紅燈數量還會在總裁辦公會上通報,壓力很大。所以在橫向一條線考核的情況下,出現一個黃燈大家都一起研究解決,出現一個紅燈是很大的事,大家一起搶回來。
另外,萬達每年底還會針對各責任人計劃達成情況得出各自分值,形成每個人的年度計劃系數,與年度獎金掛鉤,通過這種強考核的機制,有效驅動了萬達計劃執行效果。
在萬達集團信息系統中亮了紅燈既通報批評又扣罰獎金,因此“不能亮紅燈”是包括萬達集團高層領導在內的所有責任人的一件時刻警惕的大事。
看到這,或許你就已經明白,萬達的“紅綠燈制度”,實質就是把丑話說在前頭!
超強執行力 內控模塊很關鍵
萬達的項目為何總是能提前按質按量地完成?這里還有一個小秘密!
每一個項目開工前,計劃部門都會有一個大的框架,并且會跟項目公司有一個前期的溝通,根據當地情況對模塊做一些調整。在大的模塊定下來的同時,比照大模塊的內控模塊也會同時出爐,只不過這個內控模塊更為嚴苛。
一般情況下,內控模塊的節點時間都會提前,這樣會有效地保證工期。比如說一個項目8月8號要封頂,那么根據內控模塊,就要求6月8號必須封頂。某項目公司總經理的解釋是,萬一設計變更了,或者是現場的具體情況變更了,當地有一個什么大型活動,你都得停工,還有南方地區忽然刮了臺風,你也得停幾天。所以為了按照節點規定完成,必須做好前置工作。
看到這,就能明白為啥萬達的項目都能提前完成了,其實內控模塊是整個模塊化的靈魂,這是一個與總的模塊化互相咬合、環環相扣的計劃。
但有一點,內控模塊因為是自己內部制定,是可以更改的,但是節點也是死的,說什么時候結束,必須完成,而且每周都會跟集團的計劃部核對。所以,內控模塊受到更多“婆婆”的管制,那是相當不容易啊!
未來該做哪些事 模塊幫預測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萬達每年的半年會、年會都會預測的下半年、第二年的數據基本上沒有太大偏差呢?其實,還是依靠靠模塊化。
萬達根據項目差異共制定了8類模板,開發期均按20個月、22個月、24個月、26個月進行編制,整體項目計劃模板共350個節點,根據不同節點類別,萬達確立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萬達每年制定計劃要花3個月時間,9月開始,各個業務系統就要提出第二年的計劃,然后與上級、下級、同級部門之間進行長達兩三個月的討論博弈,11月底最終由董事會拍板。通過這個計劃模塊,萬達各個系統總經理就知道自己第二年需要掙多少錢、花多少錢、招聘多少人。模塊化是萬達保證所有項目按時開業的核心法寶。
節點就像接力棒,只有每一棒都順利交接,才能成功到達終點。350個節點環環相扣,各責任部門必須在節點內完成,才能實現項目的安全。節點延誤就在于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像接力賽中接棒失手,產生被動局面,項目越走越困難。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嚴格地按照節點辦事,極少出現延誤的情況。
一旦確定 修改節點比登天還難
節點修改為什么難?調整哪怕一個節點,都得驚動副總裁級別以上的人,所以,一旦計劃制定了,基本上沒人敢去改計劃。
在模塊明確以后,過程中就必須嚴格執行,但在很多企業日常工作中,假如節點延誤,往往能夠找出一大堆理由要調整,萬達為保障計劃的嚴肅性,原則上不予調整,明確規定只有發生因開業時間調整導致的整體計劃調整、董事長批準的成本單項金額在2000萬以上的調整等七類情況下才可以調整,其他一律不可調整。
一個小細節驚動領導,在任何企業都是極力想去避免的事情,所以為啥說在萬達模塊一旦確定就比登天還難了吧!因為除了會驚動領導,重要的是,它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節點改變會給其他人帶來很大的困擾和工作的麻煩,這種情況是誰也不愿看到的。
政令下達 萬達有“打鈴交卷”文化
很多企業的指令一層一層下去就失效了,但在萬達,這就不是個事!
首先,所有會議只要項目公司來匯報的必須一把手匯報。第二,萬達所有的計劃,不是很輕松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種壓力的傳遞和激勵讓大家警醒。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能超額完成。在萬達集團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話是“打鈴交卷”,其意思就是到了時間節點就必須完成工作任務并上報,不會有別人替你答卷,不“交卷”就是零分。
在萬達,沒有不可能!只要是經過博弈確立的目標,沒有人會說完不成。當然,萬達制定目標是科學的,絕不是拍胸脯、拍腦袋說出來的。一旦確立目標,每個人只為完成任務想辦法,絕不會為完不成任務找借口。
在萬達,每年都會把當年開業的萬達廣場、酒店等項目的品質進行排名,在集團年會的會場外用很大的展板公布,這就是很大的壓力,排名靠后的會發奮圖強。萬達已經形成這種文化,目標任務完成不好是一種恥辱,大家都早已形成共識。
萬達青島東方影都原定2013年7月開工,當年完成30億銷售。但由于土地等方面原因,項目拿到預售證開盤時距離年底只有16天時間,也就是16天時間要完成原定半年完成的30億的銷售額。這種情況下,集團領導問青島公司總經理要不要調減指標,這位總經理說我們努力試試看。萬達另一個項目的總經理聽說這件事,就給青島公司總經理打電話,說你們青島16天銷售30億,除非有神話。為完成目標,萬達青島團隊想盡辦法,加上項目預期很好、營銷到位,推出的房子一掃而空,短短16天內,超額完成任務。